当前位置: 主页 > 最新动态 >

致家长:这6种数学思维,适合在生活中培养!

时间:2021-04-22 15:01点击: 10304次

数学到底有多重要?

看看人民日报怎么说:

数学能力决定着科技创新能力,而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孩子未来的竞争力。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孩子,普遍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。

早期数学思维启蒙学习,对孩子打下数学基础非常重要,就算日后没有成为“学霸”,起码能够凭借出众的思维力,更理性地选择,更多维地思考,从而获得更美满的人生。

数学学习,最忌照本宣科,教公式、灌输概念……年幼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对枯燥概念很排斥,家长着急上火,怪自己娃笨,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学不会?殊不知是自己教的方法都错了!孩子在这种压力下,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就日复一日地丧失了。

那么,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?

学习过程要充满兴趣,且与孩子的日常生活高度相关,惟有将数学学习融入孩子的探索发现过程中,他们才会想着去应用和实践,而不是厌恶学习,把学习当成一件枯燥的任务。

以下这几种数学思维,可以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,帮助孩子潜移默化中养成:

01.分类

要想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,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分类思维,如利用不同颜色、不同形状的图片或学具:在三角形、圆形、正方形中,孩子能够将其中的圆形归属一类,正方形归为一类……还可以引导孩子按照颜色分类,不考虑形状,把蓝色的图形归为一类,把红色的图形归为一类,这就是多维度分类能力,能够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明晰,未来看待事物更为理性。

除了利用以上的物品,还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的坚果、不同的豆子,进行分类游戏。

02 集合

从小学开始,所有计算、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,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,以后能够解决更多问题。

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问:小刚有10张贴画,小红有5张贴画,小刚的贴画和小红的贴画是一集合,两个集合比较相减,就得出了小刚比小红多几张贴画。

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,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性、有何不同之处,也有助于分类思维养成。

03 空间

除让孩子感受上下、左右、前后、里外等方位词,还要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。拼积木、玩拼图游戏等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和感知能力。拼积木是出于创造意识的空间建构,无目的性,更考验创新力;而拼图则是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么样的图画,是有目的、平面性的空间建构。两种方式相互配合,能够帮助孩子成长。

04 时间

除了会读时钟上的时间,更重要的是让他感知时间,如果知道做某件事需要用时10分钟,那么不妨让他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,告诉孩子时间流逝的大体概念,告诉他们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。

05 对应

苹果对应水果、小猫对应动物等等,找相同、找关系的对应,但凡生活中遇到的,家长都可以开展潜移默化的对应关联游戏。除此以外,还有空间对应,比如乘坐高铁、飞机,根据电子票上显示的座位,引导孩子在旅途中寻找到正确的座位,这就是空间对应。

06 排序

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循环排序,如提前告知红花、白花、黄花、蓝花……这个顺序,家长提示红花、白花,孩子可回答出下面的顺序是:黄花、蓝花。

但是,还有另一种排序是“第几”,比如小朋友们排队,小明在队伍中,从前到后他是第几,从后往前是第几;以及让孩子把一些东西从大到小排序,或从高到低排序,这些都能增强孩子对序数的感知力,对未来复杂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。

数学是一门影响人一生的学科,这并不是指一定要掌握许多数学概念、做题技巧,也不仅仅是那些能够自如驾驭数学知识的天才们的专利。数学对人的影响是在思维层面的,能让人在认识、判断、处理事物时更有条理、更加理性。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,才是真正让人一生受用的。

睿乐培优·高能思维课程,便是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,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,作为打开孩子求知之门的一把钥匙。课程给与孩子更加系统、科学的思维能力教育,课程体系将包罗万象的数学知识,进行了科学的整合,按年龄段合理设置梯度化学习,围绕数、量、时间、空间、图形、关系6大知识领域,及关注力、表达力、记忆力、想象力、观察力、数感能力、空间能力、推理能力8大能力模块,注重知识的螺旋递进和匹配能力的均衡发展,落地生活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兴趣,让孩子主动学习,快乐成长。

数学思维是一种对生活中各种规律的把握,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,将会对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感知。

如果孩子能在生活中会不断去发现:这事儿有规律吗?那事儿有规律吗?经常这样去思考,数学思维也能逐步形成和强化,从而面对不同的困难都能随机应变,理解问题将更有深度,解决问题时,也知晓运用哪种方法更有效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姓名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选择校区